最近看了雷米的《心理罪》系列的前几部《画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是的,我不得不承认我现在也就看这种通俗小说比较有效率了,不知道高中时发自真心地把《百年孤独》看三遍的欣赏水平和心境去哪里了。之所以写这篇文章记录一下这本没什么价值的书,只不过是想让自己形成个思考习惯,也希望哪天自己能再次拥有读严肃作品读到兴奋的心境。
我也没看过多少类似作品,比较起来难免有失公平,作为悬疑小说《心理罪》和《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这样的作品是没法比的,毕竟写悬疑写成东野圭吾这级别的也不多。但是单就讲一个故事来说,我觉得《心理罪》是合格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看出是经过仔细构思的,虽然我没看《第七个读者》,但是我能看出,在动笔写《画像》的时候,作者的脑海里就已经有整个《第七个读者》的故事了。为写这篇文章回头草草翻了一遍小说,发现,在《暗河》里牺牲的警察卧底丁树成,其实在《画像》中就早早打了个酱油。更明显的,米楠和廖亚凡在《城市之光》是做为女主出现的,前者是在《暗河》中以一个小插曲的形式出现,后者更是在《教化场》的结尾就留了伏笔。具体到每一个案件故事的反转情节,也都是有这足够的铺垫和伏笔的。整体来看,作者对讲故事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比之某些强行反转,强行出人意料,为了制造悬疑感和猎奇感不顾故事逻辑的作品(比如蔡骏的《天机》写到后面简直是在胡闹),《心理罪》可谓良心了。
分开吐槽一下四部作品吧,第一部《画像》,即使是我不懂写作技法也能看出是四部里最稚嫩最不自信的一个,仅以方木一个人的视角叙述,孙普在中期才开始有那么一丢丢存在感,虽然写了他对孟凡哲的催眠,但几乎没有任何暗示之类的东西留下(也不能完全说没有,在出场人物有限的情况下,那一段出来几乎也就可以说是确定凶手了)。而一旦确定了凶手,整个故事也就剩下等主角和反派决战了,故事也就没有了最吸引人的地方。作为补偿的是,《画像》的犯罪现场是最猎奇的一个,说难听点就是最变态的,从马凯案这个开胃小菜就已经“吸血”了,后面孙普干脆来了个向全世界变态杀人魔致敬。七个数字,案件之间的暗示,每个案发现场的仪式感,都完成的工工整整。但是如此变态杀人魔最后的动机未免过于简单和没有说服力。换句话说,案件足够吸引人,但是没有立起人物来,读了之后我记得的是被肢解摆成倒五角的尸体,被缝上人皮的塑料模特以及孟凡哲被催眠杀人的场景,唯独没有凶手的形象。甚至对于主人公方木,也有些力不从心,对于第七个读者案件的回忆且可以不提事件的内容,对于不了解案件的读者而言并不会引起共情,显得做作,与邓琳月,与杜宇等人感情的描写,也显得浮于表面。
《教化场》显得就比《画像》成熟许多,不再刻意追求犯罪的血腥和变态,但是整个案件,于我而言却比孙普的犯罪更让人觉得恐怖,通过故意创造的“意外”,改变被实验者的心理以及性格的发展。作者所写的每一个实验者都出现变态心理的情况当然属于极端,但是,在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时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书中的姜德先看到“父女”性爱的场景,对于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及其容易地就会造成性心理的扭曲。之所以相信这一点,也是因为个人经历使然,信息的匮乏导致别人的接触的早期性教育是普通爱情动作片,而我最开始接触到的是SM类的东西,导致很长时间内对正常AV没啥兴趣,倒是喜欢看一些恋足,SM之类的东西。好在后来也算走上正轨。可想而知,一个小学生看到那样的场景,对他的三观会是多大的颠覆。至于这部里的犯罪和推理,到没觉到有什么可说的。叙事上作者开始尝试双线,对犯罪分子的描写增加,但是人物依然是扁平的。廖亚凡的出现倒是填补了方木的一部分人格,但是杨展的那条线怎么都觉得牵强。
《暗河》是最刺激的一部,警匪篇那套全都上了,但是和“心理”二字也没啥关系了,除了裴岚的案子用的心理画像以外,就是对邢至森的测谎了。故事自然也是没什么内涵可讨论,梁四海一伙就是单纯坏人,陆家村就是一群愚昧的暴徒,陆海燕这个人物我觉得本可以有更好的人物弧线,但估计是因为故事的节奏而放弃了。对陆家村村民的描写也过于的简单,就一句“不想去地里刨食”,对外人下手或许可以理解,但是让姐姐对弟弟下杀手,于我而言太缺乏说服力了。肖望这个卧底铺的不错,最后方木的行为倒是照应了邰伟对他的评价,也算是个亮点吧。
《城市之光》大概是主题要严肃一些的,江亚这个人物如何先不说,作者开始从个人的变态心理出来,关注到群体的心理。而江亚的动机,或许是担心像孙普样不足,干脆借魏巍这个人把他弄成孙普第二,也算是另一个“教化场”?整个故事应该是最成熟的了,案件之外还有了感情戏,还是多角恋,实在不容易。只是吧,难免感情戏有些直男了,俩人都是疯狂的爱上了主角,主角人如其名,表现的橡木头。最后的结案的方式实在是出乎我的意外,还有点黑暗骑士和小丑的意思在。作者足够决绝,没有后面那个含含糊糊地强行大团圆就好了,可惜了功亏一篑。最后说一句,廖亚凡这个角色,太特么失败了,性格没有《教化场》中讨喜甚至惹人厌也就罢了,但是所有性格地转折都几乎没有铺垫也太强行了。方木不想去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作者就可以偷懒了?你特么是上帝视角写书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