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句许知远的《十三邀》

2018.01.27 00:00

今天花两个多小时看了《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本来是看了个剪辑版,觉得不够痛快,然后,我今天居然花了两个多小时看俩大老爷们吃饭聊天。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耐心,毕竟现在看两个小时的电影我都未必这么专心了。但是我发现对两个人的谈话是那么感兴趣,甚至一边看一边随着两个人笑,奇怪的是我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两个公众人物——岔开说一句,我现在觉得我并没有特别了解任何一个名人或是任何个领域,但本博客是本就是Nonsense,无意义,非理性,于我而言不了解才有的想说想写,了解太多反而什么都表达不出来。
知道李诞是从《吐槽大会》开始的,更早的王自健的脱口秀里的『蛋蛋』于我而言还只是个类似于『小明』这样的段子里的人设,我还是挺喜欢《吐槽大会》和之后的《脱口秀大会》的,但是也仅仅是看了之后一乐而已,李诞这个名字也只是另一个综艺明星。但我这人有一点没主见的地方在于,我的看法比较容易受评价的作用。在我接受信息的渠道里,潜意识里会特别信任某些渠道,如果某个这种我在潜意识里信任的渠道给了一个人或是作品较高评价,我就会下意识里对这个人或是作品高看一眼。对于李诞的看法改观大概是来自两个来源,一是微博上的奇爱博士还是蔡尹珊珊来着好像很喜欢李诞的,二是梁欢貌似对李诞的段子评价也不算低。尤其是梁欢痛批『犬儒主义』后,他居然在满是吐槽国内节目的『梁欢吐你一脸』环节说出『至少李诞的段子还能笑出来』这种话也算是较高评价了。但我也没有过多的了解李诞其人,直到这一期《十三邀》。
网上有人特别不喜欢许知远,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喜欢,最初是因为《单读》这个文艺的APP,下载之后看了几期就卸了,彼时我对于文艺的理解还在韩寒的《一个》这样的APP,许知远这样的风格叫不好好说话。他和罗振宇的那一期对话让我认识了《十三邀》这个节目,和马东的那期对话让我有些喜欢上这个节目,也有些喜欢上许知远的态度。
我觉得好的访谈,好的节目,好的作品,应该给人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如果观众的审美或是认知水平在50分,那你就应该做出55分水平的东西给他们,以我粗浅的审美来看,假设观众平均水平有50分的话,我看过的一些综艺节目里,《快乐大本营》以及跑男之类也就顶天20分的水平,《天天向上》大概可以到25分,《吐槽大会》第一季大概可以有35分以上,之前《暴走大事件》好比较敢说的时候大概能到40分以上,达到50分以上我看到的也就《锵锵三人行》和《恶毒梁欢秀》,而《十三邀》的某些期,我觉得可以打60分。许知远,一个大众眼里的愤怒的文艺青年,中年大叔直男癌,和世界那么拧巴的一个人,对话罗振宇,马东,李诞这些如此圆滑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对话比这种更能带来思想上的碰撞吗。罗振宇和马东两期之后,几乎全网的都对许知远的嘲讽恰恰说明这个节目存在的必要。许知远在李诞这一期的一个观点触动了我,他并没有说现在世界的话语体系或是运行方式不好,他只是怀疑,世界应该能容纳多种不同的话语体系或是思维方式,而现在的问题是大众主流之外的话语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严肃的探讨都会被视为不合时宜的笑柄。
《十三邀》让我了解到的是,做出《奇葩说》和《吐槽大会》这样大众娱乐节目的马东和李诞,其自身也是有着或是有过严肃的思考和挣扎的,他们本质上是知识分子,也曾是文艺青年,但他们选择融入大众,做一个某种意义上的『自觉的犬儒主义者』。而许知远就像是他们的反面,他选择另一条路,以一种怀疑和对抗的姿态对待主流话语。从和李诞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许知远并不是一个故作深沉或是享受那种愤怒的人,他自认是个人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他的态度他的严肃实在不为如今的大众所接受。正因如此他的《十三邀》才难得可贵,他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坦露处自己的不合时宜的怀疑和愤怒,让大众接受到另一种观念,截然不同的观念,他没有像马东那样,安心做自己的知识分子,做那百分之五,而是选择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试图唤醒另外百分之九十五,无论这种尝试作用有多大,他都真诚地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努力着。
我佩服许知远的这种真诚的勇气,我希望看到更多人接受《十三邀》里的许知远。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