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读卡尔维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终于读完了这本《看不见的城市》。想读卡尔维诺主要是因为他是王小波最喜欢的作家之一1。而王小波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所以想要去读一读他欣赏的作家是什么样的。而《看不见的城市》这个名字,是卡尔维诺所有作品里我接触最多的(可能仅次于《为什么读经典》),于是很自然的拿来读一读。
因为没有读过卡尔维诺其他的作品,所以我无从判断《看不见的城市》在他的作品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但是读完之后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入坑」卡尔维诺的好的选择,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子的。就像我一只觉得《黄金时代》不是一个「入坑」王小波的好的开始。我很庆幸自己第一接触王小波是《沉默的大多数》,如果当时我读的是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我肯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错过王小波了。《看不见的城市》这本小说是一个不怎么像小说的小说,读它时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读博尔赫斯的感觉,同样感觉的作品还有朱岳的《说部之乱》。我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探索小说的可能性(记得王小波好像在哪说过卡尔维诺是在探索小说的无限可能性),博尔赫斯可能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可惜的是我的文学欣赏能力实在有限,无法从中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所以阅读这种作品的时候少了许多乐趣,只能体会作者那诡谲的想象力。就像听Beatles、Pink Floyd等的作品时,我也体会不到他们的词曲以及编曲的诸多开创性,只是单纯听得好听而已。
《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形式是我见所未见的,每一个小节由一个或长或短的短篇组成,描述一个想象中的城市,又通过忽必烈和马可波罗的对话在中间穿插。每个小节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内容上的关联,但是通过小节的题目之间似乎暗示着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更为本质和深层的连接。那些神奇的城市似乎是马可波罗游历之后对忽必烈的讲述,但又仿佛不是。随着马可波罗和忽必烈对话的深入,谈话内容似乎逐渐进入了一种关于城市,关于存在的形而上的思辨,而对城市的描述里,似乎又有一种和对话产生的互文。同时那些「看不见的城市」似乎也有着一种对现实中城市的一种反思,但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又有些飘渺,让人看得见而摸不着,说不出的玄妙。
我说不上喜不喜欢这种如坠雾里,如梦似幻的阅读体验。在读《说部之乱》的时候我很喜欢,但是博尔赫斯的一些作品以及这本《看不见的城市》似乎就和我没有那么大的缘分。大概因为朱岳老师是现代作家而且是中文作家,我生活的时代离作品比较接近所以感受更强烈吧。至于卡尔维诺的时代以及他生长的欧洲文化的环境,与我而言的是相当陌生的,我连今天欧洲城市都不了解,怎么去理解卡尔维诺时代的城市呢?读一本文学作品不难,但是能够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哪怕只是稍微多一点深度的思考,门槛还是很高的。
- [王小波生前采访][1] ↩